Thursday 13 December 2012

Clockenflap,從媒體上消失的大型音樂節



「傳媒經常問我,覺得香港的music scene怎樣?」音樂人恭碩良在Clockenflap舞台上分享。「他們大概想我說負面的事情。很抱歉,看到這兩天的氣氛我只能說 I think its awesome!不過問我的那些人今天也不會在現場。」

的確,也許香港人普遍對不同音樂類型的接受程度偏低,但並不代表我們沒有容納另類音樂的空間,更不代表懂得享受音樂的人已絕種。早前「文藝復興音樂節」就由黃耀明、林一峰等人與從內地和台灣邀來的周雲蓬、巴奈、左小祖咒、陳珊妮等歌手共同演出,靜態民謠和粗糙搖滾的曲風在香港令人耳目一新。事隔不到一個月,在同樣的西九文化區上又上演了兩日兩夜的Clockenflap音樂節,參加者更是從英美等地方遠道而來的眾多獨立樂隊。港式英式音樂在維港岸上擦出巨大響聲。

Clockenflap這次改上稍為奇怪的中文名「歌+飛」,票價由上年免費增至今年每天三百九十大元(兩日套票較便宜),但表演單位份量卻加倍。說是音樂節,但事實上更像是一個西方文化體驗節。還在開發中的西九龍文化區仍處於一片空置土地的狀態,本身已經與石屎林立的市區格格不入,剛步入會場內更仿佛被轉移至某大型嘉年華,人們都咬著熱狗,手拿啤酒或站或坐的聊天,高大的外國俊男與金髮美女在會場六個舞台之間穿梭。大概Clockenflap的主要對象本就不是本地群眾,現場大量洋人臉孔不禁令人失去現實感,暫時忘卻自己仍身處這七百萬人居住的彈丸之地。而說到這兩天的主角-音樂,有前來參與的人必定沒有失望而回。本地與外國樂隊的聲音在各舞台上始起彼落,香港代表有KillerSoap、Chochukmo、Modern Children等熟悉的名字(被邀請的原因也許跟他們大部份歌曲都是英語),對方的壓場單位則包括Primal Scream、De La Soul、Klaxons等,各有自己擁躉。當然在其他中小型舞台之間來回亦能聽到不少個人心頭好或海遺珠,但擠擁的始終是立在文化區兩邊的Harbour Flap Stage和Your Mum Stage,高峰時期數百人在台前舉高雙手搖頭跳躍,女生騎在男生肩膀上歡呼,此類場面豈是平常在香港能見到。

然而如此盛大的節目,主流媒體幾乎毫無提及。是認為音樂報道沒有新聞價值,還是不願意承認「文化沙漠」亦能舉辦出成功的音樂節?無可否認,香港的音樂環境近年確是漸趨成熟。錯過了Clockenflap?不要緊,本月十五、十六日在西九還會舉行一場「自由野」文化節,把本地音樂、舞蹈、電影放映等元素集於一身。這或許是香港首個以本土文化為主題的跨日大型活動。屆時會得到更多媒體報道嗎?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